“介入无植入,告别金属心”——我院率先成功开展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技术
发表时间:2023年8月26日
作者:中蒙医院
有介入无植入,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首次成功开展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技术!2023年8月25日,在国内知名心脏病学外籍专家、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北京阜外医院、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专家齐向前教授的指导下,我院心血管病科樊铁龙、张春会医师团队成功进行了我市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手术进行得很成功,术后患者及家属对新技术的开展感到满意与欣喜。相信在将来,会有更多的病人选择生物可吸收支架,从而开创冠心病“介入无植入”的另一篇章。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当冠状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仅依靠药物治疗不能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和血液供应时,就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当下最主流的方式就是介入治疗。目前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支架的类型共有三种:第一代是裸金属支架,第二代是药物洗脱支架,第三代就是现在的一种新型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工艺上有所不同,它是使用左旋聚乳酸制作而成的,在植入体内以后,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最后体内不会存在金属异物,血管的弹性舒缩功能得到恢复,保持病人血管的生理状态。生物可吸收支架不但提供了药物输送功能,也提供了类似于金属支架的机械支撑作用,它会随着血管结构和功能恢复而完全吸收,进而改变远期临床结果,这符合了我们当今介入治疗的一个理念——有介入无植入,尽可能地恢复血管的全新功能,被誉为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
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齐向前教授现场指导,目前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心血管病科在临床上已逐步开展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技术,标志着我院心血管介入医疗团队又迈上了新台阶。相信在未来,我院心血管病科团队将会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先进的医疗服务、技术选择。
我院与齐向前教授公益团队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将继续通过远程会诊、专家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真正实现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文/图:心血管病科
编辑:宣传科
审核:党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