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常虹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三级甲等) 副主任药师 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
联系方式:13848809477
维生素D是人体维持骨骼健康和调节钙磷代谢重要的营养物质,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佝偻病、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治疗。同时,很多研究还表明,维生素D在皮肤病、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治疗糖尿病和某些炎症性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炎症性肠病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D缺乏和营养不足在人群中其实非常常见,那么什么是维生素D缺乏和营养不足呢?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bitamin D, 25OHD)的水平来进行判断[1]:
①血清 25OHD < 30 nmol /L,判定为维生素D缺乏;
②血清 25OHD 在30~49.9 nmol /L,在一些人群中判定为维生素D不足;
③血清 25OHD ≥50 nmol /L,判定为维生素D充足。
据统计,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血清25OHD水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 nmol /L水平[2]。
人体获取维生素D主要有三种途径:①在阳光的作用下于皮肤中合成。②通过食物获取。③维生素D补充剂。因为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非常少,动物性食物包括乳制品、蛋黄和多脂肪海鱼等,而大部分植物性食物不含有维生素D。对于缺乏户外活动的人群、成长中的儿童、需求增加的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吸收和合成能力明显下降的老年人等则常常面临维生素D来源不足,而需要维生素D补充剂来预防维生素D缺乏。那么,在预防性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常规维生素D补充剂的选择 常见的维生素D补充剂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二者的作用相同,但由于维生素D2在体内代谢清除相对较快,因此临床更推荐选用维生素D3。
第二,要注意采用合适的剂量 对于可能存在维生素D不足的人群推荐采用以下剂量补充[3]:
年龄 |
建议补充剂量 (IU/天) |
年龄 |
每日需要量 (IU/天) |
年龄 |
最大耐受剂量 (IU/天) |
0~1岁 |
400 |
0~1岁 |
400~1000 |
0~6个月 |
1000 |
2~18岁 |
600 |
2~18岁 |
600~1000 |
7个月~12个月 |
1500 |
19~50岁 |
600 |
19~50岁 |
1500~2000 |
2~3岁 |
2500 |
51~70岁 |
600 |
51~70岁 |
1500~2000 |
4~8岁 |
3000 |
70岁以上 |
800 |
70岁以上 |
1500~2000 |
8岁以上 |
4000 |
妊娠哺乳期 |
600 |
妊娠哺乳期 |
1500~2000 |
妊娠哺乳期 |
4000 |
注:400IU维生素D = 10μg 维生素D。
第三,特殊人群维生素D补充剂的选择 维生素D经口服吸收后,并不能直接发挥作用,而要首先经体内代谢转化,变成活性维生素D。这个过程分两步:
①维生素D在肝脏经过25位的羟化代谢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25OHD)。
②25OHD在肾脏经过1位的羟化代谢转化为1,25-羟基维生素D,(1,25(OH)2D)),即活性维生素D。
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人群,口服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即可达到补充维生素D的目的,但对于某些疾病人群,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维生素D无法在肾脏内进行有效的代谢转化,则需要口服无需肾脏代谢即可发挥作用的维生素D类似物来维持骨骼健康,这些类似物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他们的推荐剂量如下表:
维生素D类似物 |
化学名 |
特点 |
适应症 |
成人推荐剂量 |
阿法骨化醇 |
1α-羟基维生素D3 |
仅需经肝脏代谢活化 |
肾性骨营养不良 |
一次0.5μg;每日一次 |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
一次1~4μg;每日一次 |
|||
中、中度骨质疏松 |
一次0.5μg;每日一次 |
|||
骨化三醇 |
1,25-羟基维生素D3 |
无需代谢活化 |
肾性骨营养不良 |
一次0.25~0.5μg;每日二次 |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佝偻病 |
起始一次0.25μg;每日晨服,之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剂量 |
|||
中、中度骨质疏松 |
一次0.25μg;每日二次 |
第四,补充维生素D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在补充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同时应补充适量的钙,但每日补钙剂量不宜超过1000mg。
②高钙血症者不宜补充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期间出现高钙血症也需要立即停止补充维生素D。
③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者,血钙升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补充维生素D需谨慎,并监测血钙浓度。
④不要短期超量或长期大量盲目补充维生素D,这可能导致维生素D中毒引起高钙血症,表现为眩晕、呕吐、便秘、腹痛、肌无力、骨痛等,并可导致全身血管钙化、肾钙质沉积、软组织钙化、高血压和肾衰竭。严重中毒还可能因心衰、肾衰而死亡。
无论怎样,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预防维生素D缺乏,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还是多进行户外活动来增加日照,您可以通过每周至少3次,在晴朗的中午或下午,将面部和肢体暴露在阳光下30分钟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D的基本需求。在光照不足的冬季或北方,您则需要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及注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参考文献:
1.廖祥鹏,张增利, 张红红,等. 维生素 D 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 2014 年标准版)[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9):1011-1030.
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11(1):1-18.
3.夏维波, 李梅. 维生素D缺乏的评价、预防及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 4(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