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那么,谷雨前后该如何养生呢?
一、起居方面:清洁家具好睡眠。
谷雨到来,万物生长渐旺,天气也渐热。中午气温较高,但早晚温差大,因此时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舒适的室内环境比户外自然环境对过敏症更不利,因为纺织品的家具,密闭的窗户,温暖、潮湿的空间,就像在家里放了一颗颗过敏的定时炸弹。因此,你首先要做的事是把家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彻底清查一遍。
此外,随着降雨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湿邪容易侵犯人体,故应保持居室内空气畅通,避免久居湿地,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
二、饮食方面:忌食大辛大热,避免过早使用冷饮
谷雨一过,春季就要过去。此时,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是身体补益的好时机,应适时进食补血气的食物,但不能像冬天一样大补。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说法,应根据个人体质,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还可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如香椿、黑豆、薏米、山药、鲫鱼等,为安然度夏打基础。此外,还需忌食大辛、大热之物,以防邪热化火而诱发疮、痈、肿等疾病;也不可过早食用冷饮,以免损伤脾胃功能,即“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
三、情志方面:舒肝养肝,畅达情志
暮春时节,花草树木随风轻摇,舒展生长。中医认为春气与肝相应,宜保持肝气畅达。如肝气郁结,就好像草木被束缚而不能舒展地生长,引发抑郁、悲伤等情绪滋生,甚至患上精神疾病。此时,人们可以站在高处远望,向他人倾诉心中的不良情绪,或郊游时大声呼喊、唱歌,把不良情绪及时宣泄出来,舒展肝气。
四、运动方面:运动适度,避免汗出过度
生命在于运动,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可利于阳气生发,提高身体新陈代谢,有益身心健康。年轻体壮者可根据喜好进行轮滑、跑步、登山、骑车、打球、瑜伽等锻炼,年长者可选择静中有动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气功导引、八段锦、太极拳等方式。运动时间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以运动后神清气爽为佳,适量出汗有助于体内“除湿”,但不可过度出汗,以免阳气外泄,也不宜过度劳累。
五、预防节气病
每到谷雨节气,雨水开始增多,空气湿度加大,天气忽冷忽热,湿疹、皮肤炎症、风湿、感冒等疾病频发。温馨提醒,这段时间,一定要提防风湿类、关节类等疾病发作,体弱者应注意防感冒,从多个方面预防相关疾病。
1、过敏症
谷雨有雨润百谷之说,随着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加大,日照增强,日光性皮炎、湿疹等疾病开始多发。另外,此时柳絮纷飞、百花尚未凋谢,人们仍须预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有过敏史的人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
2、风湿病
根据“谷雨”季节空气湿度大的特性,一些风湿病患者也渐渐“苦恼”起来。以肌肉和关节疼痛为主的风湿病病人应注意适量运动,但切忌运动过度,尤其是不能在运动后出现乏力感觉。如果出现风湿病症状,应及时上医院就医。
3、神经痛
谷雨前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一旦患上神经痛或旧病复发,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休养,避免用脑过度和思虑交瘁。
4、胃肠病
谷雨节气正值春夏交替之时,同时也是胃肠病的易发期。胃肠病患者在这个时节尤其需要注意保暖,切忌因为天气回暖贪吃冷食而“伤”了胃肠。此外,在饮食上,胃肠或脾胃不好的人应尽量少吃竹笋、蚕豆等。当季蔬菜,可多吃莲子、山药等。人们还可以多食用薏米、红豆等清热化湿、健脾补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