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预约就诊电话:0470-2919650

今天是:

0470-2919660(咨询)

0470-2919681(投诉)

周一至周五:上午 8:00-12:00 下午 14:30-17:30 (节假日另行安排)

周六至周日:上午 8:00-12:00 下午 14:30-17:30 (节假日另行安排)

媒体关注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 媒体关注

    • 公告信息

    二维码

    肠息肉的预防与治疗--李艳梅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肠息肉的预防与治疗--李艳梅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5日 

    肠息肉预防与治疗及其与肠癌的关系

    肠息肉,是一种与肠癌密切相关的常见消化道疾病,95%的肠癌都是肠息肉演变而来的;而我国近几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快速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排名中,结直肠癌位于第3位,每年新发病例42.92万,死亡病例28.14万。因此,有效的预防肠息肉及及时内镜下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专家简介

    李艳梅 毕业于吉林大学,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10余年,擅长胃/肠道息肉的内镜下诊疗及消化道诸多疑难杂症的内镜诊断。

    一.首先请李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肠息肉?

    答:肠息肉就是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病变的总称。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些“肉疙瘩”,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长息肉,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较多,小肠息肉较少。

    肠息肉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较多见,息肉一般都较小,扁平、半球型或条索状、形状各异,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

    二.什么原因可能会导致肠息肉形成呢?

    答:1.年龄: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2.饮食因素: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病率较高;

    3.生活习惯:吸烟与腺瘤性息肉也有密切关系;

    4.炎症刺激:肠道粘膜经慢性炎症长期浸润,可引起肠粘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5.基因与遗传:息肉形成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6.肠道粘膜损伤:长期便秘或腹泻患者,因长期刺激肠壁也会发生息肉;

    7.其他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冠心病、糖尿病等;

    三.患肠息肉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答:绝大部分人是不会出现较明显的症状,最多偶尔出现肚子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只有息肉较大或已癌变时,才会出现黑便、便中带血、大便次数增多、经常腹痛等等明显的症状。

    四.如果发现肠息肉应该怎么办?

    答:如果发现肠息肉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率也会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因此,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肠癌。

    五.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答: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等。肠息肉切除前必须做活检,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

    (1)内窥镜治疗: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是肠息肉治疗最为常见的方法。其包括圈套器凝切、APC、EMR、ESD等。

    (2)手术治疗:对于病理检查证实有癌变或疑有癌变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六.发现肠息肉的患者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答:(1)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现有证据证实息肉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即使当时较小的息肉(一般<5mm者)没有被摘除,但过一段时间可能有增大的可能,所以,凡已经明确大肠息肉的患者,均应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肠镜,防止息肉长大出血或癌变。

    (2)禁食辛辣,油腻,高脂高蛋白饮食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导致的便秘习惯,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复发。另外,酒精刺激也会加重息肉,因此得了息肉的病人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

    (3)适当运动,加强肠蠕动,减少粪便中某些物质对肠粘膜的作用。

    (4)保持好心情,防止神经过度紧张。

    七.肠息肉与肠癌的关系?哪一种肠息肉容易癌变?

    答:我们会将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而肿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三类,其中管状腺瘤最常见;肿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率,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根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肿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之间,且并非所有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八.息肉切除之后是否就等于解除了癌变风险呢?

    答:肠息肉治疗后必须进行定期随访,因为息肉很容易再长出来,而且复发时发生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肠镜检查有息肉,但未切除的患者3-6个月复查一次;息肉切除后每1-3年复查一次;特殊情况具体复查时间,医生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综合判断。

    九.怎样预防肠息肉并降低结肠癌的发病呢?

    答:由于肠息肉隐匿在大肠深处,用一般的检查化验、X光、CT、核磁共振等新技术也往往不易早期发现。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做结直肠镜检查,尤其40岁以上人群。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以绝后患。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并切除大肠腺瘤可使结肠癌的发生减少76%-90%。

    虽然结直肠癌可防可治,但在我国,实际上超过80%的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早期诊断率仅10-15%;国内调查显示早期结直肠癌术后存活率达90-95%以上,而晚期则只有5%,预后可想而知。因此,为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及更早的发现结直肠癌,应及早全民普及肠息肉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将结直肠癌扼杀在摇篮中。特别对于低文化程度,低收入群体,需要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健康教育,普及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